任任的藍色虛空

漫思於粼粼極光

2011/02/23

百年孤寂

2011,或說民國一百年,終於悄悄降臨。在新的年度裡,有許多盛大的活動籌備著,也有許多微小的希望等待發芽。然而,建國百年對我來說,似乎是一個價值觀重疊與衝突的年份。

歷史課本告訴我們,國民政府播遷來台,「民國」是由辛亥革命起算;迄今一百年的光陰裡,各式苦難摧殘著這個脆弱的國家,直至在台灣生根、發芽、茁壯。然而,自清朝割讓台灣以來的 116 年間,台灣已經在各國文化的先後影響下,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與社會。對於自大陸飄洋過海的一部份人民來說,台灣是最後一方自由的國家領土,認清現實的將大陸自法定領土中移除是不可以、也不能被容許的,因為那是他們對於故鄉與台灣最後一線的連結。然而對於土地上另一部分的人來說,唯獨台灣才為他們所認同;打著在國際上已於 1949 年滅亡的國家國號,是不切實際的。國家認同上的分歧促進了政黨間的對立,然而除卻政治的紛紛擾擾,有沒有人想過台灣這片土地本身呢?

古中國稱為蓬萊、東瀛的東側小島,在萬年的時間裡承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,被視為遙遠的海上仙山。然而短短的四百年間,這塊豐腴肥碩的土地先後的由荷蘭、西班牙、清朝、日本統治,遷移來的人民與執政者不斷的伐取資源,數以萬計的原生動植物被無情的轉換成經濟貨品出口販售。而日治時期直到今日的百年間,台灣更似一座孤島,在政治文化社經上,被各國無情的忽略。列強將它當作亞洲的一枚籌碼,中日將其視為貿易農產重鎮,美國也布局台灣為亞太軍戰要地。他們在談判桌上搶奪著一紙領土,卻未曾考慮過這個島本身要的是什麼?

建國百年,是政府引以為傲的一件事。然而台灣島百年來的興衰迭起與悲憤孤寂,會不會有如馬奎斯《百年孤寂》一般,在歷史上寫下曲折離奇卻又落寞的一頁呢?不知是悲是喜的這個年裡頭,我獨自憂心著這葉扁舟的未來。

留言